怎樣提高英語閱讀?
1. 怎樣提高英語閱讀? 原創 2017-10-05 薛涌 薛涌說
2. “薛老師,我媽讓我跟你學托福。”
3. 這是我經常收到的請求,簡直哭笑不得。什么叫“學托福”?怎么是“我媽讓我跟你學”?你自己有想法嗎?
4. 中國學生把整個青春奉獻給勾題,考分挺高,卻學不會英語。即使申請到中意的大學,出去后也往往學掛了。中國留學生的苦境,也被美國媒體反復報道。所以,最近在答復一位家長的問題時我強調:
5. 我一向反對孩子學雅思、托福、SAT。要忘掉所有考試,專心致志學英語。英語好了,選擇一個考試,考前刷兩個月題足以。你是在學英語,不是在學考試。還有這樣的笑話。有幾個學生,準備留英,后來看美國大學也不錯。我說:為什么不申請美國大學?他們說:沒有托福和SAT。我說:那就考呀。他們說:“哎呀,我們一直學的是雅思,不是托福和SAT”。好像托福和SAT都是另外一種語言。
6. 這種學生,純屬考試把腦子烤壞了。怎么適應大學學業?我另外一個學生,托福SAT都不錯,進了威斯康星麥迪遜。但一進校,校方要國際學生考試,考文章閱讀,然后是縮寫。過去的考試從沒有過這種形式。一路學考試,怎么應付呢?大學里的每一門課,都不是考試能給你準備好的。需要準備的,是讀懂書。另外,我這些專心致志學閱讀的學生,沒聽說誰考試吃虧呀。恰恰相反,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分數提高很多。還來問:我沒有準備考試,怎么突然分數高了?我說:你英語水平高了,分數當然高了!現在大家的腦子里,貌似英語和考試是兩回事。
7. 我的閱讀教程展開了好幾年,已經小有影響。當初我聲言:不管考試,絕不搞應試,并要求學生忘掉考試,專心致志地讀書。這套理念,被越來越多的同學和家長接受,在中國這種教育環境中,也算是不容易了。
8. 老實說,雖然我在美留學、教書二十多年,其實自己的英文閱讀問題就很多。學無止境。教書的好處,就是逼著自己面對習慣性忽略的細節,多少年似懂非懂的東西,一教書很快就搞明白了。這還是要感謝很多優異的學生。他們教了我很多,包括很基本的東西。我對學生,也是這樣要求:一定要摳字句,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,每個字都要落實,不要重復我過去那些漫不經心的錯誤。翻譯,是落實這一原則的手段,其實也是非常經典的訓練。在中西傳統教育中莫不如此。關于這一點,后面會再次討論。
9. 但是,讀書并不僅僅是字句,學知識才是最根本的目的。所以,我對學生提出另外一個要求:除了微觀的細節外,除了一個be動詞的省略用法外,文章的大意、結構和文脈要有把握,要了解其基本觀點和論證方式,并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。這就是所謂批判性思維的訓練。這方面,現在的學生做得還遠遠不夠。我的引導也有所不足,正在探求不斷改進之中。如今在這方面要求學生們作的第一步,就是文章翻譯完、字句的障礙掃清后,要全文閱讀一遍。
10. 這是很簡單、很基本的要求。但是,許多同學做不到。這步不邁,下一步就很難走。為什么這第一步這么難?恐怕我們還要挖一挖應試教育所塑造的學習態度。
11. 我開辦閱讀課程,首先是希望把同學們從刷題陷阱中拉出來。我們九十年代初留美學英語時,培訓公司的老師就說:上我的班,掌握訣竅,你英文讀不懂都能把題勾對。我沒有信。就是拿著能找到的英文雜志(多是過期的《時代》和《新聞周刊》)死攻閱讀。到美國后,發現雖然開始適應困難,但很快如魚得水。而那些讀不懂能勾對題的,好多都學掛了。當時就有教授指責中國學生做假。我告訴她那真是冤枉:人家沒有做假,是中國培訓公司的訓練你做夢也想不到。
12. 我門下現在有許多學生,就在那里一個字一個字地翻譯,透徹理解原意。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。但是,摳字句,要進得去,還要出得來。否則就會落入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”的陷阱。記得我1983年北大畢業進入《北京晚報》當編輯,那還是鉛字排印的時代。我們當編輯的把文章上版,打印出清樣,然后送到校對科請專職的校對查撿錯別字。當時的好校對,是報社的重要財富,印出來的報紙錯誤率是多少,主要看他們的本事。由此也留下很多超級校對的傳奇。比如,一個老校對,工作滴水不漏,一遍讀完,能把編輯幾次看不出來的錯誤都找出來。但是,他校對完一篇文章,你問他這篇文章講什么的,他一點也不知道。他的心思完全在字句上。
13. 這種事情,被當作職業風范的佳話傳送。但是,讀書不是校對,是一個思想過程。我一再鼓勵學生們摳字句,但不希望他們陷入這種“校對癥”。畢竟,一個三四行的長句子,生詞七八個,全查出來后,意思還是不懂,要把這種復雜句拆開,理清主句從句,然后重新“組裝”起來。經過這么一個過程,終于征服了超難的長句,成就感很大,同時也精疲力盡,再無精力想其他問題。如果這么一句一句把一篇長文攻下來,最終確實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:每個字都懂了,每個句子都分析清楚了,但文章的思想是什么,依然懵懵懂懂。
14. 怎么解決這樣的問題?就是雙重閱讀法:第一遍摳字句,第二遍通讀原文,把心思放在內容上。根據心理學、生理學的常識,人所承受的壓力是有限的。比如,你在跑馬拉松時,為了對付這種超強的壓力,身體器官的非相關功能往往處于半關閉狀態,使所以資源都被調集用于這個特別的挑戰。學英語也是如此。如果文章太難,字句很難懂,你的心思就全在詞匯和句子結構上,其他事情很少想。但是,經過第一遍摳字句,語言障礙掃除,再讀文章則幾乎和母語的人讀文章一樣,可以在沒有過多語言壓力的情況下體會其中的思想。
15. 這第二遍閱讀,在我們的課程里還沒有訓練。最近比較有緊迫感,希望慢慢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方法,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、大意,同時培養“問題性“或”問題意識“,即針對閱讀要旨提出相關的問題。其實,這些面向,SAT和ACT等標考中都涉及。我反對應試,但不反對考試。特別是SAT和ACT,經過幾十年的研究、實踐,其實還是非常有效的。這些考試所檢測的,其實就是大學里必須面對的東西:你是否能在文字層面讀懂書?是否在思想層面能夠帶著問題讀書?美國這種考試,就這么實用。你真考好了,應該很有信心地讀美本。這些考試的最大問題,是被應試給破解了:大家刷題刷得分數爆表,卻沒有真實的英語閱讀能力。設計再好的考試,也經受不住這么多人全身心的算計。
16. 但是,老老實實的閱讀訓練,幫助你對付這些考試,同時讓你的成績反映你的閱讀水平,大致能夠預測你進大學后的表現。我們的第一遍閱讀訓練,深究字句,保證掃清語言障礙。這是閱讀之本。第二遍閱讀的教程在發展中,旨在幫助同學們把握文章的框架結構,同時學會問真正有意義的問題。這需要一定的知識背景,也需要相當的思想訓練,是這個課程的難度所在。比如,我們習慣讀美國媒體文章的人,在閱讀過程中腦子里往往能自然浮現出各種問題。這些問題,成為閱讀的線索,接著讀下去,發現能找到不少答案。有的則找不到,你會存在腦子中,在讀其他相關文章時繼續問。SAT和ACT的有些閱讀,后面有關于文章大意的問題。如果你在閱讀開始時就能生成這些問題,看到這些問題時就正中下懷:這正是我要問的!因為你是帶著這些問題讀的,對相關的內容就特別警覺,容易抓住文章要旨,回答后面的問題也就易如反掌。
17. 這些訓練,不是通過應試技巧達到,而是通過自然閱讀達到。通過自然閱讀達到,這種閱讀能力就真正變成了你的“學養“,將預測你在大學乃至研究院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