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好運眷顧的人,都有同一個特質
被好運眷顧的人,都有同一個特質
燕園讀書 今天
沒有任何成功毫不費力,沒有任何好運無緣無故,你看見的好運,背后都是厚積薄發。
整理:鄉野大叔 來源:正和島(ID:zhenghedao)
常常有人說,這輩子最羨慕馬云馬化騰李彥宏,其實我們都只看到別人開出的絢爛花朵,但不會知道,在開花之前,他們曾往黝黑的泥土里扎了多深。一如人們常說的那句話,“你必須非常努力,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”。
當身邊有人獲得了成績時,周圍人的評價很少是:那個人看起來很努力,這是他應得的;那個人很勤奮,這是他應得的;那個人才華橫溢,這是他應得的。更多的評價是:他運氣真好。
然而世人所謂的好運氣,不過是不為人知的努力與持之以恒。
而任正非、馬云的經驗告訴我們:沒有任何成功毫不費力,沒有任何好運無緣無故,你看見的好運,背后都是厚積薄發。
1
任正非:厚積薄發,
華為不就是耐了30年的寂寞嗎?
“成功的花,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!”這是現代著名作家冰心短文《繁星 春水》中的一段讓人難以忘懷的經典語言,而這用來形容近年來的華為似乎也能引發人們的諸多思考。
任正非曾坦言,有時候,10年、20年沒有突破,甚至一生也沒有突破,一生都是世界備胎。所以,華為不上市,不愿意被資本市場牽著鼻子走,這樣華為可以著眼未來5-10年的戰略構建,不會只考慮現階段。
而常年堅持在一個科研領域鉆研,往往有意外收獲。
今天,華為的5G已經成為一張中國名片,這就是華為積累30年后的一大突破。
科技行業的特點,就是變化要快,但根要深、要做慢功夫。又快又慢的辯證哲學,正是科技行業的最大奧秘。而華為,掌握了這個奧秘。
在又快又慢的科技行業,把握住正確的方向最重要。但找到正確的方向后,還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正確方向,堅持自我批判不斷糾偏,才能厚積薄發。在主航道上創新是非常難的,要耐得住寂寞。只有這樣,才能湍急的河水中抓到魚。
而在今天的科技行業,我們同樣面臨著尋找星辰與大海的探索。任正非以及華為的方法論既有戰略意義又非常務實,這就是華為厚積薄發三層架構:
1. 以清醒頭腦判斷科技產業方向,實現戰略聚焦,這樣才能抓到急流中的魚,5G就是這樣的魚;
2. 不上市,不被資本裹挾,堅持長跑,堅持戰略投入,不斷扎根技術創新尋找更大的未來;
3. 在需要快速突破的領域,進行短跑沖刺、充分放權、廣納人才,從而在各個領域里捕獲更多突破的機會。
從院士的布鞋,芭蕾之腳,再到上帝的腳步聲,近年來華為廣告的主題持續呈現“腳步”情結,其背后正是基于華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:做事從扎實的基礎起步,厚積薄發,長期聚焦管道創新,最終進行戰略突破。
創新,需要付出血與汗,需要苦難的歷程,但更需要的是有效而務實的方法論,以及“上帝腳步”這樣的大格局。
2
馬云:拼到最后,
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,而是毅力
一個池塘里的荷花,每一天都會以前一天的2倍數量在開放。如果到第30天,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。請問: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?第15天?錯!是第29天。
第一天開放的只是一小部分,第二天,它們會以前一天的兩倍速度開放。到第29天時荷花僅僅開滿了一半,直到最后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。也就是說: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,等于前29天的總和。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。
這個定律最早是馬云的一個公開演講,而透過這個定律去聯想人生,你會發現,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,一開始用力地開,玩命地開......但漸漸的,人們開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厭煩,你可能在第9天、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放棄了堅持。
這個時候的放棄,往往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。很多時候,甚至可以說大多時候,人能獲得成功,關鍵在于毅力。
阿里巴巴是馬云做的第5家公司。
大學畢業以后,馬云當了大學老師,出來開了一個外語培訓班。馬云第一個培訓班招了20個人,3年以后的培訓班還是20個人,開培訓班失敗了。
1992年,馬云又成立海博翻譯社。為生存下去,馬云背著大麻袋到義烏、廣州去進貨。海博翻譯社開始賣鮮花,賣禮品,還曾經銷售過一年的醫藥,推銷對象上至大醫院,下至赤腳醫生。到1994年,海博翻譯社才營收持平。這也算是失敗。
1995年3月,馬云受來自西雅圖的外教比爾介紹美國互聯網的啟發,自己拿出六七千元、向妹妹、妹夫借了一萬多,湊足了2萬創辦了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。就這樣,“中國黃頁”正式上線。
1997年,馬云決定到北京的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(EDI)發展,便放棄了中國黃頁。后來做的不好,離開了EDI。
如果是你,連做4個公司都失敗了,你會怎么辦?你會怎么想自己?
你會想,老子天生不是干這個事情的料,我天生是給別人打工的料,我再也不開公司了。但馬云想的是,前面的失敗是為了奠定未來做世界大公司的基礎。
1997年,中國電商元年,馬云“北漂”創業,又是挫折重重。有一次,他望著長安的街道說:“再過幾年,北京就不會這么對我,你們都要知道我是誰。”
1999年3月,馬云決定繼續在互聯網領域里深耕,開辦了一家B2B新公司,當時稱阿里巴巴網站。
馬云召集了18個人,在公寓里開會。馬云說:10年后,阿里巴巴市值會到50億美元。有的人不信,有的人信了。2個小時后,每個人都開始掏腰包,一共湊了6萬美元,這就是創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。
皇天不負有心人,馬云終于等到了互聯網發展的風口。1999年阿里巴巴從高盛獲得了資金注入,2000年又從軟銀獲得了投資,后來又發現了C2C這個大機遇。公司走上迅速擴張的道路,成長為如今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帝國。
馬云這個故事,是對“荷花定律”的生動詮釋。而“荷花定律”講了這樣一個道理:拼到最后,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,而是毅力。
3
最可怕的不是沒努力,
而是做了,依然沒到位
任何人的成功原因都有兩個方面,一個是必然性,另一個就是偶然性。“荷花定律”給我們揭示出了這么一個道理:帶來成功的必然性與相當一部分偶然運氣,其實都同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努力程度存在著正向關聯。
簡單說就是努力越大,并超過一定臨界線或達到一個大數,成功的必然性就越強,運氣就越好。倒過來講,運氣不好,從較大程度上講是努力不夠,不到位,或中途放棄的原因。
有人說,努力水平可以分為三個層次:不努力;努力不夠;努力到位。不努力其實不可怕,不努力的人沒有大目標但是也沒有心累。從不努力的人,大概也沒有什么可失望的,畢竟,該懶散的日子也都懶散過去了。
最讓人痛苦的是“努力不夠”,做了,爭取了,也很疲憊,但是質量不好,速度不行,自我批評與自我修煉沒有努力到位。沒有到位,就是在規則面前怕麻煩,在困難面前妥協,在失敗之后放棄,也可能挺過幾次挫折但沒有堅持到最后,最終還是與成功和好運無緣。
更可怕的是把“運氣不好”當成自己“努力不夠”與放棄堅持、放棄目標的借口。很多時候,我們認為自己很累了,付出很多了,所以認為自己很努力了,可以安慰自己說,“雖然沒成功但我盡力了。運氣不好,我奈天何”。實際上,還是努力不夠。
細節決定成敗,勝負在于終端。老話說要善始善終也是這個道理。老子說:“慎終如始,則無敗事”也是這個道理。
4
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?
始終憋著一股勁,沉淀,爆發
好運不是天生的,背運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。
一個人懶了、消極了、懈怠了,周圍也會漸漸形成一種低壓氣場,滿臉都寫著倒霉。這種時候,做事成功的概率往往也會隨之降得極低。
解藥只有一個,那就是振作起來,揮著小皮鞭催自己奮力向前。所謂的一鳴驚人,都有十足的努力和付出來支撐。
不幸的人或許各有不同,好運的人,卻有千篇一律的上進心和執行力。
在《秘密》這本書里,有這樣一段話:“你可以讓自己過上天堂般的生活,但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改變自己的內心。除此之外別無他法。你是因,人生便是果。”
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讓人生的道路從黑暗走向光明,或從消極走向積極。每次你把焦點放在積極的一面,就能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更多光明,而且你很清楚這道光能驅散所有的黑暗。
不抱怨現實,不把努力掛嘴上,但始終憋著一股勁,沉淀,爆發,然后,迎來自己最好的時代。